名稱
海拔(米)
位置
巖性
山名來歷及其它
蓮花山
552
縣城北26公里處,通天河西岸
片麻巖
因峰巒形似蓮花而得名
馬腦山
614
縣城北23.4公里處,靈山盆地邊緣
石灰?guī)r
因山峰形似馬腦得名
窟窿山
532
縣城北偏西14公里
山頂有孔,又名月明山
嘉山
477.5
縣城東偏北約3公里
因古時山中產(chǎn)多穗谷物(稱嘉禾)而得名,又名無影山
黃山
301.9
縣城南10公里
相傳黃石公寓此而得名,又名少容山
三角界
853.6
縣城北偏西39.6公里
因位于曲陽、唐縣、阜平三縣交界處而得名
大石磨山
600
因山峰形似大石磨而得名
分水嶺
635
縣城北偏西35公里
因山峰北、南為三會河兩條支流發(fā)源地而得名
三尖梁
758
縣城北偏西34.2公里
因山峰有三個尖狀山梁而得名
馬頭山
400.3
縣城北30.6公里
因山峰形似馬頭而得名
官寨山
374.5
縣城北30公里
因相傳山中曾駐扎將官而得名
蓮花寨山
356
因峰巒九出狀如蓮花而得名,傳古人曾在此避兵禍
天馬山
303
縣城北偏西26.5公里
因山形似天馬行空而得名
磨兒山
400
縣城北偏西25.3
因山形似石磨而得名
鳳凰山
475
縣城北偏西23.5公里
因山形似鳳凰展翅而得名
磨山
510
縣城北偏西24.5公里
筆架山
534
縣城北25.2公里
又名雞冠山
將軍寨
619
相傳古代戰(zhàn)爭中曾駐扎將軍
三峰寨
373
縣城西北21公里
因山有3個主峰而得名
鐵山
499
縣城北20.5公里
因山體呈鐵紅色而得名
靈山
262
縣城北偏西21公里
相傳山有靈山寺而得名
焚山
286
縣城西北23.8公里
因山形似火燒狀而得名
虎頭山
631
縣城西北23公里
因山形似虎頭而得名
腦袋坡
578
因山形似人頭而得名
水牛坡
532.2
縣城北偏東24.5公里
因山形似水牛而得名
柏林巖
595
縣城西北19公里
因山上原有大片柏樹而得名
荒尖坡
401.4
縣城北偏西16公里
因山荒坡陡而得名
虛空山
651
縣城西北20公里
因山野空曠而得名
黑峰山
334
縣城北15.4公里
花崗巖
因山頭呈黑色而得名
白頭坡
縣城北偏東16公里
因山頭為白色而得名
大北山
623
縣城西北22.5公里
因地處大沙河北而得名
君子寨
323
縣城北偏西15.5公里
相傳曾有將軍駐扎而得名
焦山
365
縣城北13公里
因山似火燒焦而得名
沙嶺
342.5
縣城北12.5公里
因山上多沙而得名
白羊山
344
因山上石頭似白羊而得名
東大梁
503.4
縣城西北13公里
因地處大沙河東而得名
跑馬梁
305
縣城西北12公里
傳古代曾在山上駐扎軍隊,留有跑馬道而得名
縣城西北26公里
因地處曲陽、阜平、行唐三縣交界處而得名
大舍山
387.5
縣城西偏北21公里
山東部有舍山村
黑山
357
縣城東北10公里
因山石為黑色而得名
臥虎山
228
縣城西北6公里
山形似臥虎而得名
硯山
201.7
縣城西北8公里
因山上有一凹處似硯臺故得名
礅子山
240.9
縣城南偏西5公里
因山峰形似石礅而得名
郎山
253.2
縣城南偏東6.5公里
又名狼山
龍門山
263
縣城南偏東7公里
因山形似龍門而得名
堯山
274.9
縣城南偏東8.5公里
因山在古冀州唐堯之域而得名
塔山
184.9
縣城東南10公里
又名狗塔坡
穆山
363.1
縣城南偏西10公里
原稱牧山
259
位于黃山、穆山之間,為又一鐵山,因山石為鐵紅色而得名
見龍山
181
縣城南偏西12公里
因面臨大沙河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