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在曲陽 |
|
|
唐朝的賈島是著名的苦吟派詩人,有一天他創(chuàng)作了一首名為《題李凝幽居》的詩:“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換做“敲”字是否更合適,他拿不定主意。于是,他騎在驢背上,一會兒做著“推”的姿勢,一會兒做著“敲”的姿勢,不知不覺間就闖進了時任京兆伊的韓愈的儀仗隊的第三節(jié)?!熬┱滓痢笔枪糯墓倜?,相當于首都的市長,可謂朝廷重臣,地位顯赫。韓愈問賈島為什么闖進自己的儀仗隊,賈島就把自己斟酌字詞的事情進行了說明,韓愈聽后說:“我看還是用‘敲’字好!”他的分析讓賈島聽了以后連連點頭稱贊,后來二人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巴魄谩睆拇艘簿统蔀榱艘粋€常用詞匯,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復琢磨,反復斟酌。 賈島仕途坎坷,屢考屢敗,只做過幾年長江主簿的小官,為了生計,他曾出家為僧,一生漂泊,但他的一生也是與詩為伴的一生,是采擷山之靈氣、浸潤水之精華的一生。 “郊寒島瘦”是蘇軾對他與孟郊的評價,后人很以為是。兩人詩風相近,悲凄清冷,而且都講究煉字煉句,反復推敲,尤其賈島,人稱“苦吟詩人”。他自己也說:“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薄耙蝗詹蛔髟?,心源如廢井。筆硯為轆轤,吟詠做縻綆。朝來重汲引,依舊得清冷。書贈同懷人,詞中多苦辛?!彼粝聛淼脑姡小爸辉诖松街?,云深不知處”那樣超凡脫俗的詩,有“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那樣豪情萬丈的詩,但他的詩更多描寫“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獨行潭底影,數(shù)息樹邊身”這般的荒涼寂寞之景。 祖籍范陽(今涿州)的賈島一生走南闖北,去過很多地方。他對曲陽尤其有感情。他有一首《逢博陵故人彭兵曹》的詩:“曲陽分散會京華,見說三年住海涯。別后解餐蓬虆子,向前未識牡丹花。偶逢日者教求祿,終傍泉聲擬置家。蹋雪攜琴相就宿,夜深開戶斗牛斜?!辈┝昙炊ㄖ荩翘瞥囊粋€郡,而曲陽屬于博陵管轄。由詩可以知道,賈島與彭兵曹相識,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兩人在曲陽分別,后來兩人相繼來到了長安。 賈島有寫北岳廟的詩,名為《北岳廟》:“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巖巒疊萬重,詭怪浩難測。人來不敢入,祠宇白日黑。有時起霖雨,一灑天地德。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國。” 賈島有一首《青門里作》:“燕存鴻已過,海內幾人愁。欲問南宗理,將歸北岳修。若無攀桂分,只是臥云休。泉樹一為別,依稀三十秋?!?nbsp;詩中的“北岳”就是今天唐縣、曲陽、阜平三縣接壤之處的大茂山,是改祭到山西渾源之前的北岳,在唐代屬于曲陽,北岳廟建在曲陽縣城內。 賈島曾經(jīng)隱居曲陽,三首詩便是鐵證。 賈島又在哪座寺廟修行呢? 《一統(tǒng)志》云:“(香巖閣山)有石鐘下垂,叩之輒鳴。山有賈島洞?!薄队赫ㄖ尽吩疲骸疤瀑Z島隱此(香巖閣山),有石刻?!毕銕r閣山也就是南北、宋村村西的蓮花山。另外,南家莊爾村的筆架山(清縣志記為“筆架山”,南家莊爾人今稱之為“雞冠寨”“官帽山”)上也有賈島洞。兩山相對,僅隔著一條淺淺的通天河而已(如今已經(jīng)變成小溪)。想來,賈島在山寺修行之余,常常出寺在山洞打坐修禪,研習佛經(jīng)。兩個山洞,都是自然天成,都為天地靈氣之所在,都可以避開世間繁華,安靜讀書,于是,兩個山洞都留下了賈島的足跡,都成了賈島的“禪室”。 根據(jù)記載,唐代時,附近有兩座寺廟——柏巖寺、香巖閣。在南、北宋家莊村以及南家莊爾村,代代相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賈島剛來曲陽時,是在蓮花山上的寺廟——香巖閣修行的,后來寺廟越來越大,僧眾越來越多,喜歡清靜的賈島又到河對岸的柏巖寺修行去了。賈島是不是在柏巖寺修行過,本文且不論及,賈島在蓮花山修行過,確定無疑,有乾隆御制詩作《望香巖閣山》為證。蓮花山的景色也與賈島懷念曲陽的詩作《青門里作》對得上號。 《望香巖閣山》收錄在清光緒周斯億及溫亮珠修、董濤纂《重修曲陽縣志》上,全詩為:“奕奕香巖山,崇隆冠云表。幽幽香巖閣,窈窕棲山□。借問因何傳,浪仙人賈島。人與閣何往?春山依舊好。我來山下望,睪然生遐抱。當其苦推敲,逢人不知覺。僻瘦亦何妨,自得因深造。佳句出窮餓,妙論創(chuàng)坡老。信其言而然,吾詩何足道?” 從南家莊爾村、太平莊村看去,山如半開的蓮花?!跋銕r閣山”之名,則因“香巖閣”而來。香巖閣,就是賈島在曲陽修行的寺廟,是他念念不忘的“北岳修”。 《青門里作》中,“泉樹一為別”是蓮花山的真實寫照。遙想在唐代,這里一定是松柏青青。至今仍有一株香柏尚存,高大挺拔,枝繁葉茂。賈島洞之西,有一面崖壁,泉水不斷滲出、下滴,有無數(shù)奇形怪狀的鐘乳石下垂,(有的鐘乳石)用石擊之,聲如洪鐘,人稱“香巖石鐘”;另有一面崖壁,與“香巖石鐘”所在的崖壁相連,兩者幾乎呈90度夾角。其中一段烏黑如染,泉水從崖壁上滲出、下滴,勢如雨下,匯成泉池,緩緩流淌到溝底。經(jīng)年累月,水滴石穿,在崖壁之下形成石盆,落水滴于其中,叮咚作響。水聲引來山谷回響,叮咚之聲,不絕于耳,令人心蕩神馳,流連忘返,當?shù)厝朔Q“滴水風弦”。石如鐘,泉如雨,有聲有色,堪稱“人間仙境”。難怪喜愛山水的賈島念念不忘,長懷思歸之心。 (文/張文玲) |